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。”这是南宋词人陆游写给诸葛亮的两句赞诗。《出师表》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推崇备至,它既体现了诸葛亮出色的文采,也是他忠义正直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象征,后人有“读《出师表》不堕泪者,其人必不忠”的说法。
图片
文人士大夫视诸葛亮为榜样,书法家更是以他这篇文章为题材,虔诚抄写,像苏轼、赵孟頫、董其昌还有作品传世。这些《出师表》题材的真迹中,要论用笔之精彩丰富、气韵之潇洒高古,当以李邕所写为最,这部《出师表》残稿如今藏于台北故宫,是禁止外借的一级文物。
图片
此作是目前已知最早的《出师表》书法真迹,亦是李邕仅存的墨迹草稿,其珍贵性不言而喻。它先后藏于宣和内府、清内府,清亡后流落民间,后来被带去台湾省。经过台博专家鉴定和科技手段的化验,确认它距今已有1300年,是李北海真迹无疑。
图片
此作有两大珍贵之处:其一,它是李邕的草稿,还原了书写时最自然真实的状态,没有其他《出师表》书法真迹的过多修饰,丝毫不做作。其二,它笔法丰富,兼具王羲之书法的潇洒灵巧和唐人书法的雄健严谨,是我们由唐入晋的“捷径”。
图片
不论是苏轼、米芾,还是赵孟頫,都临摹过李邕的书法,尤其是“赵体”字,几乎是“李体”的变型。董其昌说“右军如龙,北海如象”,李邕继承魏晋用笔而又有所突破,与“书圣”并驾齐驱,学他的字也符合“取法乎上”的原则。
图片
《出师表》真迹残稿现存46行、250余字,从开篇抄起,到“每与臣论此事”一句为止,尚未抄完。全卷纵23.5厘米、横183厘米,卷后还有跋文。此作字迹精微细腻,字径大小约4厘米,非常适合临摹。
图片
李邕此作以藏锋起笔,入纸后笔尖按压、蓄力、调锋,行笔中锋,笔力沉雄,点画刚劲与秀逸齐备,挺拔与婀娜兼顾,骨肉匀称,提按有致,笔力轻重、疾徐对比明显。转折处多以圆笔,似“折钗股”。
图片
结字变纵势为横势,开张大气,俯仰顾盼,欹正交杂,突破了东晋至初唐的妍媚书风,字字从浑实饱满,笔力雄健。《出师表》以行楷写成,字里行间极具动势,墨色枯润得宜,富有层次感。
图片
李邕的字法度丰富,书写得一丝不苟,是我们学习晋韵唐法的上佳范本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